来源:科普惠民 上传时间:2023-12-26
进入冬季以来,多地出现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以儿童为主。作为治疗药物之一,阿奇霉素受到很多关注。近些年,阿奇霉素的“出镜率”似乎很高,那么,是不是所有感冒发烧和肺炎都能用阿奇霉素来治疗呢?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而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临床上常用作需氧G (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的首选药,对付嗜肺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非典型分枝杆菌等感染也有良好效果。
所以,并不是所有肺炎都能用阿奇霉素来治疗,阿奇霉素也并不是只能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指出,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抗菌药物主要有三大类:大环内酯类药物、新型四环素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医生用药时要基于对这三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孩子病情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家庭需要储备抗菌药物吗
很多人会在家里储备一些抗菌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其实,我并不建议大家这样做。
普通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所致,而抗菌药物针对的是细菌和真菌感染,对病毒感染无效;另一方面,致病菌的种类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有细菌、真菌、病毒等;抗菌药物根据作用机制也分成十几个类别,还要按照其化学结构上基团的不同进行细分,而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同一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也有一定的差别。
例如,大家熟知的头孢菌素,临床上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五代,每一代的头孢菌素都有很多代表药,对抗细菌的侧重点都不同。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患者往往不能准确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也无法对症选择抗菌药物。自行服药,一方面药不对症,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用错药更会损害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使用抗菌药物疗程不足或剂量不足,还会造成细菌耐药。因此,家庭储备抗菌药物不是明智之举。
对抗菌药物有哪些认识误区
1.症状好了立刻停药
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是有一定疗程的,有的患者感觉症状好了,就立即要求停止用药,或者擅自停药,认为多吃会有副作用,对身体有害。其实,抗菌药物的抗菌效力主要与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持续时间有关。当感染症状刚刚好转时,人体内的致病菌并没有完全被杀灭,如果过早停药,会导致感染反复,细菌也容易产生耐药,患者的症状反而会加重,所以必须按疗程服药。
2.药物价格越贵越好
很多患者“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认为越贵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就越好。其实,医生在选择抗菌药物时,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药敏试验结果等诸多因素,综合诊断后选择抗菌药物,制定用药方案,而不是根据药品价格的高低。
3.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
抗菌药物并不等同于消炎药。炎症在医学上可分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感染性炎症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多是细菌或真菌)感染机体导致的炎症,这类感染需要抗菌药物治疗。非感染性炎症是由于抗原刺激、无创性外伤、自身免疫等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炎症,如关节扭伤后出现的红肿热痛或风湿性关节炎等。这类炎症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
4.输液比吃药效果好
有许多患者就医时,主动要求静脉输液。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病情轻重和抗菌药物的特点,权衡利弊后选择口服还是静脉给药。例如,喹诺酮类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可达90%以上,与输液效果几近相同。细菌性腹泻或单纯性尿路感染,口服抗菌药物就能达到杀菌效果。口服抗菌药物更便捷、更安全,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